南丫島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現實世界的成功例子

「捕捉、絕育、放回 」 (Trap, Neuter, Return, TNR) 是常用的科學為本動物數量控制方法,在國際間廣泛使用,幫助以人道方式管理伴侶動物數量。香港在 2000 年代開始「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 (CCCP) ,義工參與此計劃,希望能支持以人道方式控制南丫島北部榕樹灣的貓隻數量。據悉,當時的野貓 數量約為 600 隻。

為了證明計劃成功可行,愛協每年進行樣線調查,跟進計劃對管理南丫島貓隻數量的正面影響。

這些調查的目的不是將島上的每隻貓逐一點算,而是用來反映整體數量的趨勢。我們很高興分享 TNR 在現實世界的確奏效,是用以人道控制動物數量的有效工具。

反映「貓隻領域護理計劃」於南丫島指定選址成功可行的重要數據:

自計劃開始以來,南丫島上有超過 500 隻街貓已絕育

在線性調查中數到的 街貓數量由 2002 年的 107 隻下降至 2024 年的 0 隻

多年過去,我們看到的街貓中 有很大部分是已絕育的領域貓隻

為達至成功有效地減少及控制貓隻數量,我們不僅要為街貓絕育,更要從不同方面著手。愛協明白到全方位配套才是成功關鍵,我們同時推行多個支援計劃以提升整體貓咪福利及協助管理貓隻:

減少及控制貓隻數量 – 多管齊下

教育
教育註冊義務護理員及助手、貓主、島民有關貓咪福利的知識

寵主責任
向工作貓主人及伴侶貓主人推廣絕育的重要性

寵物售賣商及繁育者
倡議有關貓隻售賣及繁育的管制

街貓
透過 CCCP 及 TNR 設立貓隻領域為街貓絕育

了解更多香港的貓狗TNR資訊,你可以點擊以下連結閱讀兩篇相關科學論文:

達至我們的終極目標
南丫島上的,以至整個城市的人道貓隻數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