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 – 人與動物的連繫:獨一無二的情誼

人與動物的連繫:獨一無二的情誼

長久以來,人類與動物之間一直有著緊密的連繫,牠們為人類帶來療癒、慰藉和啟發。當中有多種方法可以讓人親身體驗這種獨特的連繫。
看看這六個人的故事,感受他們與動物之間的連繫,分享如何被啟發並選擇踏上一段深刻且有意義的旅程,幫助有需要的動物。

相片由 IG: @jouse_photographer 拍攝

Yau Man Kit (傑)

汽車維修技師和義工

五年來,阿傑一直在他居住的村裡餵飼30多隻沒有主人的貓。後來了解到愛協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CCCP),並於 2023 年正式成為一名義工。

與流浪貓建立信任需要時間,有時可能需要幾個月。有別於一般認知,沒有主人的貓不會只在餵食時間出現,吃完飯後就消失,居住在阿傑村裡的貓會睡在他用來存放制服和汽車零件的閣樓工作室。貓貓有時會望著他工作,並向他討摸。

「照顧這些貓]是我每天去上班的動力。貓貓終於肯接受我時,感覺真的很棒。透過餵飼牠們,我逐漸得到牠們的信任,而且我知道牠們需要我。」

「我從心底裡知道,街貓(如沒有幫助或適當的照顧)過著艱難的生活,而且很容易生病。牠們必須自力更生,壽命未必很長。牠們可能很容易喪命,但我不想習以為常,因此我仍一直支援牠們。」

在我們拍攝封面的過程中,我們看得出阿傑和這些貓貓之間有十分牢固的關係,彼此相顧。阿傑和他村裡的一隻流浪貓妹妹特別親近。可惜,拍攝兩星期後,妹妹疑似中毒身亡。

「這感覺就像失去了一個家庭成員」阿傑悲嘆道。
儘管如此,阿傑亦不會改變初衷。

阿傑表示,在成為義工之前,他的生活「有點無聊」。自從開始照顧這些貓貓以來,他變得更外向,與朋友和家人的話題也變多了。他也開始嘗試為他遇見的幼貓尋找領養家庭,而他自己家裡也養了五隻貓。

儘管在工作以外同時兼顧義務工作有時會很吃力,當領養家庭不能再照顧貓貓,或者貓貓被退回時,尤其會感到沮喪。阿傑覺得成功幫助到一隻貓,或為一隻幼貓找到領養家庭,當中所帶來的快樂勝過所有悲傷和困難。


Imogen Dean 和 Cardeux Nel

言語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暫養父母

外籍人士 Imogen 和她的伴侶 Cardeux 因擔任愛協的動物暫養父母而感到十分滿足。

「我們都非常熱愛動物,但現在不是很適合飼養任何寵物。」

幾位朋友建議他們可以嘗試暫養動物,於是自 2018 年起,他們就開始了參與這個計劃,先後暫養了大約 53 隻貓和幼貓,並正繼續暫養更多動物。

即使暫養動物確實有不少挑戰,但所帶來的好處遠遠多於壞處。你知道家中的動物總在等待你並愛護你,你亦會見證暫養的動物越來越有自信,到最後找到幸福家庭的歷程,這些都是當中的回報。除此之外,「科學證明與動物依偎和聽到貓貓的咕嚕聲能減少焦慮,並令人類的心理更健康!」 Cardeux 續說。

對仍在考慮是否成為暫養父母的人,Imogen 建議:「你絕對應該加入,如果要暫養貓貓,兩隻比一隻容易!一隻貓會感到鬱悶,以致調皮搗蛋。有兩隻的話,即使你有忙碌的時候,牠們都可以互相陪伴。」

Cardeux 補充:「成為暫養父母的好處之一,是你無需準備作出一輩子的承諾,或要一個人獨力承擔。你可以一邊做、一邊學,愛協會一直協助你。」

「許多人覺得暫養動物是他們去幫助動物,但慢慢就會發現其實是暫養動物幫助了自己。我們的暫養動物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命。」
– Cardeux

Imogen

Cardeux


Maggie 與 豆腐

Maggie Chiu

Messy Jam 創意總監、愛協的領養人

如果你在街上遇見過 Maggie,你不會猜到她家裡有超過 19 隻寵物:四隻陸龜、兩隻海龜、四隻愛情鳥、五隻虎皮鸚鵡、一隻狗(名叫豆腐)、一隻守宮、兩隻青蛙和幾缸魚。 大部分寵物都是她從愛協領養的。

儘管小動物對某些人來說,不像狗狗或貓貓那樣「傳統」,但 Maggie 的寵物為她帶來許多溫馨的陪伴和規律的生活。 「我的雀鳥總在早上 6:30 開始啾啾叫,而我的狗狗「豆腐」則在早上 7 :00起床。牠會嗅嗅籠子並向鳥兒打招呼。我的陸龜們早上 8 點左右醒來,開始在家中四圍走動,此時鳥兒會再次啾啾叫……我的守宮、海龜和魚每天早上會在魚缸裡向我迎面游過來。當我呼喚牠們的名字時,陸龜們也會緩緩出來,停留在我身邊。」

Maggie 偶然會帶她的寵物回藝術工作室,她常在工作室裡舉辦兒童藝術工作坊。動物是打破冷場的好方法。

「偶爾會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到訪。
陸龜們(Messy 和 Jamie)既友善又溫柔,總會讓他們平靜下來。」

許多人都未有想到,小動物也可以是絕佳的寵物,帶來人與動物之間緊密的連繫。不過在養寵物之前,Maggie 強調:「在決定領養之前,最好做好資料搜集和準備,確保你有時間和空間來照顧牠們。每個品種都有其需求,所以在帶一個生命回家之前,必須要三思。」


Genevieve 與她的侄子、侄女,以及她從愛協領養的狗 Pip 一起站在動物拯救車旁。

馮佩玲 和 潘欣霞

舅母和外甥女, 愛協捐贈者

馮佩玲女士(伍太)和她已故的丈夫伍威權先生創立了伍威權慈善基金,以支持香港和中國內地的非牟利組織。雖然他們沒有孩子,但他們視第一隻飼養的狗伍寶寶就像家人一樣。

他們對伍寶寶的愛是他們支持香港動物福利的原動力。他們的慈善基金捐助了愛協的動物福利計劃,以及改善愛協灣仔中心獸醫部的器材和設施。他們還在 2003 年設立了「伍寶寶動物福利基金」,為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寵物主人提供獸醫護理。其後,伍太與妹妹馮佩明一同捐款,爲愛協灣仔醫院進行翻新。

他們的家族一直希望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伍太的外甥女 潘欣霞女士也是長期捐贈者。

「我的叔叔邀請我參加他與當時的愛協負責人的午餐聚會,以了解有關愛協的工作。我仍記得認識了『灰姑娘醫療基金』和檢核部。我還發現愛協 99%的經費都是由公眾捐款,全依香港人的支持。」

多年來,潘女士的家族捐贈了三架動物拯救車予檢核部,最近又為車隊增添了第四輛車。
這些拯救車以她的第一隻狗 Snowy 命名,因家人與牠有著深厚的感情。

Snowy 最喜歡坐在車裡,把頭伸出窗外。因此,潘女士認為捐贈拯救車給愛協來紀念她的第一隻狗非常恰當。她說:「看到 Snowy 在香港各處疾馳,執行任務,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高興的時刻。 」

伍太和潘女士一直繼續領養更多寵物,並捐助予愛協,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動物。

伍太現在養了一隻名叫 Sweetie 的白色松鼠狗,最近亦捐款用於翻新愛協西貢領養中心。該中心於 2024 年 6 月重新開放,現在可以容納貓和狗。 潘女士喜歡與她 12 歲的狗狗 Pip 和 13 歲的貓貓 Moggi 在一起,說牠們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牠們不只是夥伴,而是我的知己、朋友和家人。 」
潘女士笑著說

Snowy and Moggi


伍太於愛協西貢領養中心

Sweetie

以上每位雖然選擇了不同方式來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但共通點是: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連繫是無限喜悅、慰藉和愛的源泉,可以改變不只一個生命,而是兩個,甚至更多。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親身體驗這種神奇的連繫,並以某種形式幫助動物福利機構。

研究顯示,動物可以幫助長者養成規律,令他們更愉快地變老,而且可以鼓勵人多運動,亦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小孩更有效地學習。

在這個 追求身心健康的年代,也許我們不需走太遠,只需在動物收容所裡,和需要幫助的動物一起就已足夠。

按此 了解如何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並參與義工服務

PP123_Animalbond_TC

第 123 期 9 月 2024 - 2 月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