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 – 遇到 年幼雀鳥怎麼辦?

春夏季是香港大部分野生雀鳥築巢的季節,長有羽翼的幼鳥能短距離飛行。若於街上遇到意外離巢的幼鳥需要協助,你知道該怎樣做嗎?

你知道愛協每年都拯救大量雀鳥嗎?

愛協於 2022 年共拯救了 2,422 隻野生雀鳥和鴿子,其中最常見的品種包括珠頸斑鳩、紅耳鵯、麻雀、小雨燕和八哥。

如你發現幼鳥,應先觀察牠的狀況,如沒受傷,可把牠送回鳥巢或把牠移到附近較安全的地方。如幼鳥受了傷,甚或有生命危險,便應讓牠留在原地不動,並盡快致電愛協 24 小時熱線 2711 1000 聯絡我們的督察,督察會將受傷的雀鳥送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作進一步檢查,你亦可致電 1823 通知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或直接把受傷、患病的雀鳥交給嘉道里農場,當值員工或保安人員會提供協助。

外在傷痕較易察覺,但若雀鳥對人顯得反應遲緩、不活躍、閉眼及羽毛毛髮薘鬆,可能就是患病或身體虛弱的症狀。另外,盡量避免接觸生病雀鳥或雀鳥排泄物,並在處理雀鳥後清潔雙手。

若我曾觸摸過小鳥,牠的母親會否棄養牠?

雀鳥的嗅覺並不靈敏,因為牠們的嗅覺很弱,如你需要將年幼雀鳥放回雀巢或其他安全地方,父母並不會因此棄養牠們。然而,雀鳥對於干擾行為十分敏感,如附近有捕獵者或人類,牠們有時會放棄鳥蛋或年幼子女,所以不論你是否已出手協助年幼雀鳥,都要謹記保持足夠距離作出觀察。

我可以把雀鳥帶回家飼養嗎?

不可以。公眾擅自飼養本地野生雀鳥即屬違法,香港境內的所有野生雀鳥及牠們的蛋和巢都受到《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第170章)》保護。如果雀鳥因傷病需要協助,應該由專業人士和經授權的動物救援人員提供照顧。養育年幼雀鳥極為困難,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話難以成功。雀鳥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才能回歸野外生活。

不少人工飼養的雀鳥都會變得依賴人類,因此無法適應自然生活而不能回歸野外。

所以,我們不建議自行養育街上見到的年幼雀鳥。

– 成年紅耳鵯

– 成年珠頸斑鳩

– 小白鷺雛鳥

– 斑頭鵂鶹幼鳥

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嗎?
不妨參考此圖:

* 所有野生雀鳥均受香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第 170 章)》保護,除幫助意外離巢的雀鳥以拯救牠們的生命外,我們一般不鼓勵市民接觸野生雀鳥。如可能的話,盡量避免接觸生病雀鳥或排洩物,並在處理後清潔雙手。如想進一步了解香港雀鳥的保育狀況,可致電漁護署 1823 查詢。

如有查詢可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動物保育部聯絡,電話 2483 7200 或電郵致 fauna@kfb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