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野生的哺乳動物種類非常多,牠們的體型、習性及特徵各有不同,以下向你介紹一小部分。
赤腹松鼠是香港隨處可見的動物,但原來牠們並非原生於香港,相信牠們之所以來到香港,是因為祖先曾被人當寵物飼養,後來逃脫或被人放生,再在野外進行繁衍。赤腹松鼠頭部細小,身長只有17厘米至21厘米,所以最明顯的特徵反而是那毛茸茸的長尾巴。赤腹松鼠背上的毛是棕色的,腹部的毛則由啡黃色至橙色不等。赤腹松鼠的食物種類多元化,吃什麼視乎當季有什麼植物的葉、花、果實、種籽、堅果比較多。在洋紫荊盛開的季節(11月至3月),不妨停下來看看牠們在樹上嚼食花朵的神態啊!
由於赤腹松鼠是在日間活動的,所以在公園及遊樂場都很容易見到牠們的蹤影。不過,由於牠們喜歡在寧靜而且隱蔽的地方休息,所以入夜後便難以找到牠們。而即使赤腹松鼠並非香港原生動物,但也受到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香港法例第170章) 所保護。
穿山甲是一種全身長滿灰棕至灰色鳞甲互相交疊的哺乳動物,其頭部尖細,軀幹長36.5厘米至49.5厘米不等,而尾巴另外長40厘米。面對威脅時,此種賣相奇特的動物更會將身體捲成球狀來自衛。
穿山甲是一種獨棲的夜行動物,多棲息於森林的地面、草多的山邊或潮濕的林地上,而且很少會遠離自己的家園。穿山甲的嘴部長而敏銳,可用來尋找日常所食的白蟻和螞蟻,此外又長有強壯的四肢及尖銳的腳爪,以確保覓食時萬無一失。穿山甲並沒有牙齒,而是靠特別長並充滿黏性的舌頭來捕食獵物。
穿山甲在香港是受法例保護的,然而在內地卻會被獵殺,不但作為野味食用,其鳞甲亦被視為有中藥用途。
當你在森林裏聽見狗叫聲,便有可能是有赤麂在附近,因為此種身長90厘米至110厘米、體型較其表親黃麖稍大一點的小型鹿,叫聲正好和狗吠聲一樣。赤麂有突出來的長犬齒,雄麂的頭頂更長有粗角。赤麂是素食的,愛吃葉、嫩枝和多種不同的果實。
想發現赤麂的蹤影,最好在有霧的傍晚到森林或灌木林區。除了繁殖季節,赤麂都喜愛獨行,而且有領土概念,亦喜歡躲於茂密的灌木及樹叢作為掩護,以避開野狗、 緬甸蟒蛇以及人類的威脅。赤麂會用眼底下的眼腺分泌塗於草或樹枝上,以區劃自己的領土。在香港,赤麂是一種受保護的動物。
香港最大型的野生動物就是有腦袋巨大、身長可達2米的野豬。雄豬長有發達的獠牙,喜愛獨行,而雌豬則會與幼豬成群出沒。幼豬的軀幹長有深淺啡色相間的長條紋,但這種具保護性的班紋會隨着成長而逐漸褪掉。
野豬最常見於大嶼山、西貢、沙頭角及船灣淡水湖北面。牠們是夜行性動物,會於清早或黃昏時份,到樹林、草地以至鄰近農田覓食。
野豬十分雜食,喜愛吃根、葉、草、蔬菜、蛋、蚯蚓、蝸牛、昆蟲和小動物,甚至連動物屍體的腐肉也不會放過,而且吃的時候會非常嘈吵!覓食時野豬會把泥土翻鬆,這種行為能促進植物生長,雖然野豬自己並不自覺其對環境的影響。
由於野豬並不揀飲擇食,因此農夫們不得不裝上電子圍欄,以防止牠們破壞農作物。在香港,野豬並非受法例保護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