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適用的五大自由

如同全球多個動物福利組織一樣,無論是在農場上、運輸途中、市場上,還是屠宰場裡, 我們相信「五大自由」同樣應該應用在食用動物上。「五大自由」所描述的是理想的動物福利狀況,而非可接受的最低標準。所組成的邏輯和分析系統,可以分析在一個特定環境裏(包括高效能的牧畜業所牽涉的種種限制 ),應該採取甚麼步驟,要去作出哪一種程度的妥協,才可確保和改善動物福利。這套系統可以簡易第應用在香港的食用動物上。

免於飢渴的自由:動物能隨時隨地飲用清水,並有提供日常飲食,以保持動物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

雖然部份在港出售的新鮮肉類及家禽是在本地詞養的,但大部份的活禽畜仍然是由中國大陸運抵香港屠宰。其中許多禽畜如豬、山羊、牛及家禽等,在長途跋涉的運送過程中,只獲提供有限的食物和水。

這容易導致禽畜出現飢餓及脫水的問題,造成痛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竟把水管插進牛隻的食道「強行灌水」,令牠們的胃部過度充水,造成明顯的痛苦。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

大多數在港的食用家禽,一生也在惡劣的環境中度過,生活毫不自在。例如,在街市或食肆茶樓裡的活魚,往往被放置於太淺的魚缸中,亦遭受陽光曝曬;豬隻在沒有草墊及通風設備欠佳的地方飼養。其實,只要稍為改變飼養環境,便能大大減輕這些動物的痛苦,例如為豬隻鋪設草墊。

免於痛苦或傷病的自由:防止傷病,或盡快診斷及給予治療。

為應付肉類生產的需要,雞隻都是密集式飼養的。這些禽鳥被放在養棚之中,而雜亂的層架每每容納了數千隻雞。骯髒的雜物及惡劣的通風設備,不但傷害牠們的足部關節,更引致呼吸道疾病。商用的雞隻以極快的速度飼養,只需六星期便達到屠宰的重量標準,遠比過往數個月的飼養期為快。這樣,通常導致雞隻出現病理性骨折及其他傷害,引發長期痛楚。另一使牠們骨折的原因,是人們運送禽鳥到市場時對牠們的粗暴對待。

表達天性的自由:提供足夠空間和合適設施,並讓動物與同類作伴。

密集式飼養食用禽畜,總是將大量動物飼養在極度擠迫而設備簡陋的環境中,剝奪動物展示天性的自由。母豬一般會被繩子綑綁著,或是被安置於細小的豬欄內,動彈不得。這種飼養方式,使動物連日常最基本的天性活動也被禁止。許多異常行為,如動物間同類相食及展現攻擊性等,常發生於遭受壓迫及過度擠擁的環境中。為避免這類事情發生,這些養殖場會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修剪鳥咀或剪短尾巴,實在十分殘忍。

免於恐懼不安的自由:以合適的生存環境及方式對待動物,避免產生任何精神上的痛苦。

在香港,我們每天所食用的家禽和魚類大都購自街市,而且一般都會被飼養至賣出的一刻才宰殺。絕大多數情況下,牠們會在未經電暈下便被放血宰殺。在屠宰時,因為要完全限制牠們的活動,禽鳥不但被粗暴對待,而且會在清醒的情況下失血致死,造成莫大的恐懼和痛苦。愛護動物協會堅信,所有動物都應在屠宰前獲得恰當處理,確保牠們失去知覺後才進行宰殺,避免不必要的恐懼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