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隻「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

愛護動物協會相信,無主的流浪狗隻(流浪狗和野狗)過度繁殖,明顯使狗群數量過剩,因此有需要在條件合適的環境發展動物生育控制計劃,去處理這個問題。

在亞洲,很多國家都採用了對狗隻施行「捕捉、絕育、放回」的措施,不但能限制狗隻數量,而且有助控制狂犬病疫情。

經過多年遊說,愛護動物協會終於在 2015 年 取得政府同意,在離島區進行「捕捉、絕育、放回」(Trap, Neuter, Return ,簡稱 TNR ) 試點 計劃;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同時亦取得政府同意,在元朗區執行試點計劃。儘管努力遊說,我們 最終只能爭取到兩個試點, 但已成功 向前邁進一步,取得政府同意及相關的法例豁免, 只要符合特定的條件及標準要求,便能合法地進行狗隻 TNR 。 我們亦會繼續 尋找 更多 合適的試點, 以「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為 貓隻進行 TNR 的計劃 )的成功為證,我們相信更 廣泛的狗隻 TNR 計劃 可成為 管理 狗隻數目的有效 方法。

「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詳情

試驗期及評估

試驗計劃預定期限為3年,期間會由漁護署以及其所聘請的獨立顧問公司負責監察,他們會在試驗計劃推行前設立一個具科學及統計根據的方法,去評估狗隻數目。

位置篩選

2015年,政府最終同意在兩個試點開始執行狗隻 TNR 計劃。同時,漁護署及其顧問公司選擇了兩個沒有進行狗隻 TNR 計劃的地區作為對照試點(CONTROL SITE),進行對比評估。

TNR 試點是根據其地理位置、該地區是否已有願意承擔及負責任的義工護理員、狗隻是否適合在該地區生活,以及社區支持程度作為標準。

衝量試驗計劃成效的標準

在計劃試點得出的結果,將會與具備類似條件的對照試點(control site)作多方面對比:
  • 相關及有確實理據支持的居民投訴個案數量。漁護署及該試點的動物福利機構會負責評估每個投訴過案。
  • 流浪狗的數量改變。
  • 其他要素,例如:狗隻的健康狀態及福利、被移除的狗隻數目、繁殖速度及成本效益亦是考慮因素。

在試驗期開始的1年半後和2年半後,將會對計劃試點及其對照試點作出評估。

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

「捕捉、絕育、放回」試驗計劃不是單單將狗隻絕育及放回原居地。

要讓計劃持續獲得成功,需要有系統去了解狗隻族群怎樣為一個特定地區造成數目過多的問題。按這道理說,沒有兩個地點會是完全相同的。

雖然愛護動物協會所針對的是無主的流浪狗,我們亦希望能研究試點附近,居民所飼養和放養狗隻的習慣,會對「捕捉、絕育、放回」試驗結果造成怎樣的影響。

短期目標:停止繁殖,管理資源
  1. 要成功減低繁殖率,試點大部份的狗隻需要接受絕育手術。
  2. 監管餵飼:要在特定時間餵飼狗隻,確保可以捕捉最多的狗隻數目。因為剩餘的食物亦會吸引野豬等其他動物,引起狗隻、野豬或其他動物之間的衝突,以及使公共環境衛生情況轉壞。
  3. 教育試點附近的狗主(包括放養狗隻)及提供支援服務,鼓勵他們成為負責任的狗主,為狗隻絕育、接種疫苗,及申領牌照。
  4. 監控遺棄狗隻的情況,並移除原本不屬於該地的狗隻。
中期目標:停止遷移,穩定狗隻數目
  1. 減少資源來源,例如改善圾垃處理及限制餵飼,以防止新的狗隻遷入,而剩下已絕育的狗隻已不會再繁殖。
  2. 透過持續教育公眾,並提供低廉的絕育手術等,積極地去管理附近的寵物犬及放養狗隻的數目,以防範未經絕育的狗隻遷入。
長期目標:減少整體狗隻數目,減少資源
  1. 原居地已絕育的流浪狗隻會逐漸減少,而隨著狗隻的數目相對減少,區內人士會減少餵飼,亦能確保區內不能再支持更多狗隻。
  2. 持續進行公眾教育,及在社區推廣有關負責任飼養寵物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