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益處和所遇挑戰

左圖為未經絕育的街貓;右圖為已絕育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街貓左圖為未經絕育的街貓;右圖為已絕育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街貓

計劃對人類和貓隻均大有好處

大部份關於街貓的投訴,都是源自牠們在發情期所作出的各種行為,例如「叫春」、打鬥爭奪伴侶、宣示地盤主權而四處噴尿等。計劃的好處在於能夠一一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貓群、社區和我們的生活環境都能夠同時受益:

  • 已絕育的貓隻會較少鳴叫、遊蕩和噴尿。
  • 已絕育的貓隻不會生育,因此,從前所見街頭上飽受惡疾纏繞、生活苦不堪言的小貓,將會成為過去。
  • 一個貓隻領域內的貓隻如果已經接收絕育,貓隻數量會先穩定下來,繼而慢慢減少。
  • 已經絕育的貓隻一般較為健康,而且會接收狂犬病防疫注射。
  • 患病的貓隻會從領域中移除,防止疾病傳播,確保貓群和社區的健康。
  • 貓隻數量下降,連帶求偶時期的行為也會減低,市區環境得到改善,而相關投訴亦會減少。
  • 減少人道毀滅貓隻數目。
  • 同時,已絕育的街貓會繼續幫助揭止老鼠和其他害蟲肆虐。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所遇到的主要挑戰

  • 沒有進行絕育
  • 餵飼後未有清理
  • 有主人卻四處遊蕩的貓
  • 被遺棄的寵物貓
  • 互相諒解
沒有進行絕育,卻又繼續餵飼:造成更大量繁殖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並不是一個貓隻餵飼計劃,而是一個由社區推動、為貓隻絕育的計劃。

任何人士如果沒有打算要為街貓絕育,我們絕不鼓勵他們餵飼貓隻。單單餵飼的話,會為社區的居民,甚至貓隻,帶來更多問題。

沒有進行絕育的話,為貓隻提供更多食物只會造成貓隻更大量繁殖,繼而使「叫春」和打鬥等造成滋擾的求偶行為增加。

貓隻領域計劃的目標,是要使一個固定區域內的貓隻完全停止繁殖,希望日後街上貓隻的數量會大量減少,甚至跌至零。

部分不負責任的餵飼街貓人士,可能會威脅到現存的貓隻領域

很多人喜歡餵飼街貓,但卻沒有在貓隻飽餐後,為牠們好好清理善後。剩餘的食物不但引來害蟲,而且造成區內的環境衛生問題。同樣地,貓隻的數量和所引申的問題也因應增多。

這樣的行為,會使市民對街貓的容忍度減低。這些本著好心的餵貓人士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威脅到現有的貓隻領域,不知情的居民會將這些問題歸咎於街貓,而非不負責任的餵貓人士。這亦會使現有的登記義工的工作更棘手,因為繁殖率提升,意味著有更多的街貓需要被捕捉和絕育。

很多時候,居民會要求政府將街貓從地區移除。這時,首當其衝的必然是較溫馴、已絕育的貓隻,剩下的較難捕捉、未經絕育的貓隻,則會繼續繁殖下去。

在公園和其他公共設施範圍內餵飼貓隻,其實是違反了《遊樂場地規例》第132B章,違例者可被罰款$2,000和判監14日。除了這條特定規例以外,在任何地方餵貓而未有清理,都會違反香港法例,亂拋垃圾的定額罰款為$1,500。

另外,捕捉和以陷阱誘捕動物的行為,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和《郊野公園條例》第208章管制的。

 有主人的貓四處遊蕩 有主人的貓四處遊蕩

隨意讓未絕育貓隻遊蕩的主人

有些店鋪在營業時間把貓隻留在店內,但晚上關門後卻放牠們出門四出遊蕩。這些未經絕育的貓隻與街貓交配,使區內的貓隻數量不斷上升。由於主人在晚上已經回家,因此不知道他們的貓隻也會在晚上造成滋擾和衛生等問題。

請當一個負責任的貓主,替自己的貓隻絕育,並為牠佩戴有名牌的貓帶。而且,不要隨便讓貓隻在街上遊蕩,牠們很容易會遇上交通意外或被狗隻襲擊。

不負責任的主人將家中寵物貓遺棄

貓隻領域計劃其中一個經常面對的嚴峻挑戰,就是被遺棄的寵物貓隻。當中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貓隻:可能是沒人要的幼貓、未經絕育的貓隻、或者是主人遷居時被遺下的貓隻。

這對計劃義工和社區本身,都是一個挑戰。義工發現領域裡有新加入的貓隻,就要設法辨認牠們是街貓還是不幸被遺棄的寵物,新的街貓要被捕捉和帶往絕育,而被遺棄的寵物貓就要從地區中移除,盡量送往領養。

 

警告:不要把你的貓兒遺棄在街上
本來是寵物的貓隻,一旦被人遺棄於街上,生命就會變得非常短暫和淒涼。寵物貓習慣住在家裡,主人可以滿足所有生活所需,所以不像在街上生活慣的同類那樣有足夠的生存伎倆。

被遺棄的寵物貓,不但面對著交通意外的威脅,而且容易受到狗隻襲擊。牠們初到街上,未必能馬上融入貓隻領域裡那複雜的階級制度,很有可能會受其他貓隻欺負和襲擊。

有別於寵物狗隻,現時的法例沒有要求寵物貓隻領牌和植入晶片,因此在辨別被遺棄的寵物貓隻、遊蕩的有主貓隻和現存街貓時,有一定困難。現時,所有貓隻領域計劃下和協會領養部的貓隻,均植有晶片,以茲識別。如果你找到有晶片的貓隻,可以致電協會動物接收處 2232 5553,我們或能提供幫助。

「捕捉、絕育、放回」需要大家的諒解和合作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貓,但我們仍然希望公眾能對計劃付出耐性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貓,但我們仍然希望公眾能對計劃付出耐性

流浪貓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而貓隻領域計劃正正提供了一個人道的解決方法。

社區居民和領袖預期在計劃實行後,便能一夜之間看到貓隻數量下降。很多時候,居民期望愛護動物協會能將所有貓隻帶走,安排領養。但這並不是一個可行方法:大部份街貓已經習慣在街上生活,不容易融入一般家庭生活。

有了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已經絕育的貓隻數量已經穩定下來,並會隨著時間慢慢下降。熱心的計劃義工會在所負責的領域內,隨時監察情況,幫助貓隻絕育,並帶走適合被領養的貓隻。整體上,貓隻的人道毀滅比率已經快速和大幅度下降。

 

如果沒有計劃的存在 ,貓隻的數量會不斷上升,所產生的滋擾也會持續。這會使愛貓人士餵飼更多街貓,因為大量飢腸轆轆的貓隻總是能觸動人類的同情心。

社區合作和互相諒解,能夠幫助計劃面對以上挑戰,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