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在2000年8月開展以來,已為超過 75,000 隻街貓絕育。凡是屬於計劃的貓隻,耳朵均被剪去一小角,代表已經接受絕育。
自從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在2000年8月開展以來,已為超過 75,000 隻街貓絕育。凡是屬於計劃的貓隻,耳朵均被剪去一小角,代表已經接受絕育。
我們的登記義工護理員,自願付出時間和心力捕捉街貓,並將牠們運到愛護動物協會進行絕育手術。然後,他們會將街貓帶返原居地,並繼續照顧區域內接受絕育的貓兒。
每晚,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的登記義工會將貓隻從香港各領域帶到協會,接受絕育和健康檢查。協會每天都有駐院醫生負責為計劃的貓隻絕育。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至今有超過1,000個領域,遍佈全港。目標是要完全停止領域裡的貓隻繁殖,希望長遠下去,香港再不會有街貓。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由開始至今,避免了超過100萬頭幼貓出生,從而防止貓兒們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如疾病折磨和被捕獵。
自從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在2000年8月開展以來,已為超過 75,000 隻街貓絕育。凡是屬於計劃的貓隻,耳朵均被剪去一小角,代表已經接受絕育。
我們的登記義工護理員,自願付出時間和心力捕捉街貓,並將牠們運到愛護動物協會進行絕育手術。然後,他們會將街貓帶返原居地,並繼續照顧區域內接受絕育的貓兒。
每晚,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的登記義工會將貓隻從香港各領域帶到協會,接受絕育和健康檢查。協會每天都有駐院醫生負責為計劃的貓隻絕育。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至今有超過1,000個領域,遍佈全港。目標是要完全停止領域裡的貓隻繁殖,希望長遠下去,香港再不會有街貓。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由開始至今,避免了超過100萬頭幼貓出生,從而防止貓兒們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如疾病折磨和被捕獵。
自2000年8月起,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正式展開,以人道方法應付本港日益上升的街貓數字。
集合協會的資源和香港愛貓義工之力,這個計劃可謂是一項全城的社區壯舉,以人道方式,持續有效地減少本地貓隻數量,降低人道毀滅率。
計劃同時改善貓隻福利,以及人類的市區環境。這個計劃在2002年,獲得香港政府正式承認。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是一個「捕捉、絕育、放回」實行成功的好例子。
未經絕育,不斷生育小貓
貓在港人心目中,佔著一個很特別的位置。有人極愛,有人憎厭;是城市裡最常入鏡的模特兒,但也被認為是滋擾的源頭。在香港這個人多擠逼的城市,住著成千上萬的流浪貓,牠們機警聰明,而且有頑強的生存本能和驚人繁殖力。
在街上生活非常艱苦,街貓們經常受到疾病、獵食者、交通意外和其他意外的威脅。街貓每天都要為生存而奮力掙扎,甚至為了地盤和伴侶互相打鬥,都是常事。另外為了令其他同類宣告牠們的各種主權,更會不時四處號叫和尿溺。
不幸地,這些行為使街貓們在人類當中相當不受歡迎。而「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便深入社區內,為這些問題提供人道的解決方法。
這些可愛美麗的貓兒屬於「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究竟是雌是雄?看看你能不能一眼把牠們辨認出來。
辨認已經接受絕育的街貓非常重要,這不但幫助監察計劃,而且能保證已絕育的貓不會再被捉,接受不必要的手術。
我們的計劃靠以下兩個方法辨認貓隻:
這樣,我們便可用肉眼辨認貓隻是否屬於任何領域。手術非常快捷簡單,而且在其他國家被普遍採用,在貓隻接受絕育手術、正在麻醉時,我們只需剪去貓耳一小角便可:雌貓剪去左耳,雄貓剪去右耳。手術過後,我們更會提供止痛藥物。
萬一領域計劃下的貓隻出現任何問題,植入晶片能使我們更有效辨認貓隻。透過晶片上獨一無二的識別號碼,我們能追蹤貓隻所屬的領域,並且找到負責該領域的義工。
自2003年起,所有經計劃接受絕育的街貓,都已植入晶片。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為街貓無止境的生育和人道毀滅,提供人道的解決辦法
透過人道毀滅來控制貓隻數量,不但不人道,而且成效很低。
這些擁有頑強生命力的貓兒會不斷繁殖,填補被移除的數量。
90年代時,英、美等國家採用「捕捉、絕育、放回」的方法,在控制流浪貓數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同時進行的寵物貓的絕育計劃和幼貓領養計劃,使眾多地區的貓隻數量明顯下降,成果得到社區的認同。
90年代末,愛護動物協會委託進行可行性研究,看「捕捉、絕育、放回」是否在本港可行。
在2000年8月,愛護動物協會開展了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計劃當時有一小群熱心義工參與及登記。他們會餵飼和捕捉各自領域內的街貓,帶回愛護動物協會。協會不但為這些貓兒進行絕育、預防注射和植入晶片,更提供預防性藥物治療,如杜蟲和杜蚤等。計劃的目的是要將健康、已絕育的貓隻送回原居地。至今為止,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已經替超過45,000隻街貓絕育,而且在全港有超過1,000個領域。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在2002年展開,細看下圖便能發現在這些年以來,每年的貓隻絕育數字都逐漸上升,而人道毀滅貓隻的數字也每年下跌。
督察從早期的貓箱中,接收貓兒
在50年代,愛護動物協會每月接收超過1,000隻貓兒!
你記得貓箱嗎?
在50年代,由於有太多貓隻被遺棄,協會設置貓箱,讓公眾人士放置無人認養的成貓和幼貓。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貓箱當時,貓箱都存放在愛護動物協會中心外,以及紅磡、旺角、九龍城、筲箕灣、上環及赤柱。雖然本意只是收集成貓和幼貓,督察們經常在內發現其他動物,包括幼犬、兔子、倉鼠、蛇等,甚至有人會將成犬綁在箱子旁。
展開了貓隻領域計劃後,愛護動物協會在2002年逐步淘汰貓箱。如今,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個貓箱便存放於香港歷史博物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香港過往的流浪動物問題,以及今天在動物福利上所見的進步。
愛護動物協會或可為牠們進行絕育手術。請致電 2232 5589 或電郵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聯絡「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負責人。